2025年8月26日,重庆南川区兴隆镇金禾村的水稻演示田里,曾两次掠过稻田的大疆T60植保无人机,见证了一场丰盈测产。重庆市种子站安排专家对“2025年水稻病虫害统防控制促单产提高项目(南川演示片)”展开田间测产,成果显现:统防控制演示区均匀亩产599.64公斤,较农户自防区的552.17公斤增产8.6%,远超5%的单产提高预期方针。
这片700亩的演示片,培养的是当地主推水稻种类,培养条件、水肥办理等耕作制度与周边共同。差异于农户自行防治,演示区依据当地水稻病虫害监测状况,在分蘖期和破口期,选用大疆T60植保无人机展开了两次病虫害统防控制,耕耘操作契合水稻培养技能规范,数据记载实在完好。
“统防控制既要‘防得住虫’,也要‘算得清账’。”重庆市种子站相关担任的人介绍,本年重庆以“三共同”植保服务为中心抓手,在全市水稻培养区打造3个统防控制促单产提高演示片,除南川700亩外,还包含永川区临江镇1000亩、秀山县清溪场大街800亩。所谓“三共同”,即共同药剂供给,依据病虫害产生规则和抗药性监测成果,选用高效、低毒、合规农药,统筹绿色防控与化学防治;共同作业规范,选用机动喷雾器、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施药器械,遵从规范化作业流程,提高农药利用率、削减用量;共同监测预警,依托各区县田间监测点动态数据,经专家团队研判防治主张后,当令展开统防控制,完成“早发现、早防治”。
水稻是重庆首要粮食作物,但其产值和质量保证面对不小应战:全市水稻病虫害终年产生面积约2000万亩次,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抗药性问题日渐杰出,稻瘟病在感病种类培养区盛行危险上升,成了限制单产提高的“绊脚石”,也让不少培养户堕入“不会防、防欠好”的窘境。
“‘三共同’把涣散的防治力气聚成了‘拳头’。”参加测产的专家这样以为,这种集约化、规范化的病虫害防控形式,既破解了农户“不明白技能、防治作用差”的难题,又完成了农药减量与产值提高的双赢。从南川演示片成效看,专业化统防控制覆盖率达100%,病虫害防控作用杰出,为重庆水稻单产稳定增长供给了可仿制的技能范式,也为筑牢粮食安全防地添了底气。
接下来,重庆将以这批演示片为样板,进一步推行“三共同”统防控制形式,让更多稻农从科学防控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