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7-07 20:25:21 | 作者: 产品展示
信息时报讯(记者佘铄嘉通讯员穗环宣)从三山翠环“火龙凤”森林公园徒步而下,漫步在“绿色明珠”华南国家植物园,感受青山入城、四季缤纷;伴随猎德涌潺潺流水穿过高楼林立的珠江新城CBD,由临江大道碧道骑行一览珠江北岸旖旎风光,欣赏水清岸绿、白鹭蹁跹。一幅自然生态与现代都市相互融合的“公园城区”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记者从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天河区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推进绿美天河生态建设等工作为抓手,不断推进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天河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多年位居广州中心城区第一,PM2.5年均浓度连续八年稳定达标,30条黑臭河涌全部消除黑臭、达到“长治久清”,单位GDP能耗连续八年全市最低、为全国中等水准的四分之一,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39%,拥有华南国家植物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两大国字号生态名片,连续4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天河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提高,不断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完成全区21条街道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全覆盖建设;签订广州市首批生态环境保护协议,率先推动33家单位70台燃气锅炉全覆盖低氮改造;在全市率先推广使用“塔吊高空压尘+雾炮中空降尘+围挡低空拦尘”全方位、立体式的工地扬尘治理模式,羊城晚报岭南数字创意中心项目建成并启用华南地区最大基坑防尘天幕系统;全市首例大气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在华南国家植物园实施异地替代修复,全市首个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生态修复科普示范基地在华南国家植物园建成。
天河区深入推动水污染防治。创新设置街道片级河长,构建市、区、街、片、村五级河长领治体系;创新推行“前台后台、两上两下”的“散乱污”工作机制,开创性开展“四洗”行动(洗管、洗井、洗楼、洗河)和“源头减污、源头截污、源头雨污分流”的“三源”治理;建设全市第一个“水弹性城市”试点天河大观湿地公园;车陂涌整治入选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案例;“源头治理、自然修复、灰蓝协同治理”的河涌整治和生态修复“猎德样板”得到国家部委充分肯定与推广。
天河区建立生态环境、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地块收储或出让衔接工作机制,强化“源头防控、过程严管、事后监督”全过程监管,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为100%;采取“提前踏勘地块现场、提前审核项目材料、提前开展监测质量监督检查”模式,助力建设用地开发再利用提速。深入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建成“无废细胞”338个,实现“无废细胞”建设类型全覆盖、范围广覆盖;推行“3+1+1”垃圾分类共管共治机制和问题“三抄告”机制,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56个、星级生活投放点65个。
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坐落着有“中国南方绿宝石”之称的华南国家植物园,超过1.7万种迁地保育植物在此“安家”。为全力服务保障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天河区建立了“一园八路一带”整治常态长效机制,大力推动华南国家植物园及周边综合环境治理和环境品质改善提升工程。率先构建“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四级公园体系,建成各类公园107个,建成绿道152公里,让市民“开窗见景、移步入园”。
广州市第一个荣获“广东省生态示范园”的天河公园和藏身于繁华CBD、享有“南国明珠”美誉的珠江公园是天河区的城市公园,草坪常年青绿,绿树成荫,花境缤纷,不仅为城市居民亲近自然、休闲放松提供了好去处,更吸引了松鼠、鼬獾、啄木鸟、猫头鹰等野生动物前来定居。
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城市客厅迎客八方,代表广州现代化窗口形象的天河区不断推进“绿色建筑”“近零能耗建筑”“低碳建筑”建设,加速绿色低碳楼宇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在52个全国首批零碳数智楼宇试点单位中,天河区占27个;广州地中海国际酒店成为广东省首家碳中和酒店,中建四局科创大厦获全国首个超高层近零能耗建筑规划设计认证;广州国际金融城、广州市天河区机关大院、中建四局科创大厦、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5个项目获批全省第一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数量超全市七成,广州国际金融城成为全省试点园区中唯一的高建筑密度商务区;猎德街试点完成广州市低碳生活连片项目(一期)建设。天河区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100%,天河绿色CBD建设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发展创新范例。
天河区坚持生态建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两手抓”,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助力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在前期环评审批方面,推行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融合办理,3天内发证,被列为“畅悦天河,优无止境”政务服务品牌有力举措之一。在后期执法监管方面,采取说服教育、指导约谈等柔性执法方式促进排污单位整改;加强涉生态环境领域综合执法帮扶,在全市率先实现涉生态环境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下放职权立案查处全覆盖基础上,实现行政处罚全覆盖。在风险预防方面,建立并动态更新疑难、重点案件清单和涉环保“邻避”问题台账,做好预测预警、防范化解;常态化开展企业和事业单位环境安全检查,举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培训演练。在宣传方面,积极联合华南国家植物园等单位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