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之后,同样是被俘的将领,人生遭受却未必相同,比方邱维达、王元直等人,就被刘帅聘请到南京军事学院当先生去了。详细原因,肯定是这些人在军事教育方面,有其特别的一面。而从邱维达自己的回想录所载来看,这个人,的确有当先生的潜质,就连回想文章,也写得墨守成规,头头是道,在数十位参与淮海战役高级将领的回想录中,也算是上乘之作,其史料价值仅次于杜聿明的那篇《淮海战役始末》,很具参考价值。其他将领、尤其是有关第2兵团战事回想方面的疏忽,能够他的回想录为“本”,对照一下,纠正之。当然,这是笔者读史的一点小小心得,下面咱们步入正题,看邱维达和他的第74军是怎么受命撤离的。
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在11月29日下午4时许,向几个军长传达使命之后,现已是傍晚时分了,其时的第74军仍在潘塘不远处设防。要知道,这次撤离是向西走的,而潘塘则在徐州城的东南方向,要从正在向南施行佯攻的第2兵团、第16兵团的保护部队后穿过,不只撤离旅程远,并且充满着不行猜测的危机,前面的保护部队,若产生一点疏忽,就极有或许钻隙而入,打乱整个撤离方案。邱维达感觉到时刻很匆促,也感觉到远景很风险,但很快便做出了精密的撤离方案。
邱维达亲身向有关指挥员下达关键指示,让各部先做准备。与此同时,当即招集各师、团长以及独立营长(第一线派副职参与)来指挥所受领新使命,以决议撤离布置:
1、迅速将战地所收留的伤员会集潘塘镇野战医院,转送徐州陆军医院处理(作者觉得,不管这一条终究的结局怎么,邱维达能把伤员的问题,放到第一项,在的部队中,现已适当难得了);
3、第51师151团为军预备队,配属野炮兵一个连,于傍晚后占据刘塘、张集以北区域后卫阵地,保护军主力撤离,此后编成后卫,沿军撤离道路、各师第一线时向当面共军阵地建议一次强烈冲击,以利诱对方;
5、第一线时撤离,各师脱离阵地后,取捷径向潘塘镇邻近集结,编成纵队,沿徐萧公路向永城以南搬运;
散会了,各部队指挥长一个个焦急地回部队安排去了,夜色里,邱维达依然感觉到一阵阵不安,这是一次大撤离,30万人马的大撤离,让人很难来幻想有多大的规划,假如按每人一平方米的占地来算,那将会是一个摩肩接踵、人头如蚁的国际,稍有一慎,便会呈现拥堵、四散、炸营、乃至可怕的营啸来,终究。
全部撤离布置安排之后,现已是深夜了,邱维达就没有一点睡意,他为他的部队忧虑着,也为整个撤离方案的施行忧虑着,深夜时分,他喊来三个顾问,到了潘塘镇北侧高地,他要看看整个徐州以南的动态,是不是呈现了什么反常情况。还好,在他们的东北方向,第13兵团第8军的阵地上,偶然有稀少的炮弹在空中吼叫,他们应该还在和坚持,西南方向是第16兵团的阵地,约在二堡邻近有剧烈的争夺战,枪声和喊叫声震慑着山野,笔架山上燃烧着熊熊烈火,看来他们建议的佯攻,现已演化为强攻了。
远处一支部队,在黑夜里快速地移动着,应该是第70军的部队了,他们的阵地在徐州最东面的褚兰方向,按时刻,他们已安排撤离了,看来,各部正墨守成规地安排着撤离,没有尾追上来,邱维达的心,略略地放了下来。
清晨一时许,军部的一个顾问仓促赶了过来,向邱维达陈述,各部现已彻底脱离了共军阵地,保护部队正依照军长布置,扩展着正面,做利诱性动作。纵队先头已抵达潘塘镇邻近,正持续向预订方向移动。仅仅部队后边,跟着约几十名青年学生,问邱维达怎么处理。
邱维达觉得,轻松了不少,叹气一声,说道:“这一关过了,咱们上车再到徐州看看吧。刘顾问,关于跟进的青年学生,就让他们跟着吧。当年,咱们打鬼子的时分,也是这样的,跟着跟着,就成了从戎的啦。”
12月1日,第74军向萧县行进。是日午后5时许,过萧县时,邱维达为了安全,指令第58师留一个加强营占据公路两边高地,保护部队经过。